海融網9月9日訊(常青 山東青島報道)9月9日上午,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一行到訪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特銳德;股票代碼:300001),現場參觀特銳德預制艙式模塊化變電站樣機以及智慧配電房樣機,并與集團副董事長/輪值總裁宋國峰、集團營銷總監王嬪等進行交流座談。
座談會上,宋國峰首先對于清教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同時,雙方就新能源行業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趨勢、合作機遇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介紹,特銳德于2004年創立,2009年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股。公司主要從事高端箱式電力設備制造、汽車充電生態網、新能源微網三大領域,是中國電力產品技術標準參與者和制定者、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箱式電力設備研發生產基地,分別位于嶗山、西海岸、宜昌、成都、晉中、樂山。
特銳德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戶外箱式電力設備的研發與制造,是中國最大的戶外箱式電力產品系統集成商、中國最大的箱變研發生產企業?;谠趹敉庀涫诫娏υO備的技術積累和創新延伸,公司成功開拓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網業務,并發揮傳統箱變業務的技術產品優勢,以智能制造業務為創新根基,專注智能制造和充電網的發展規劃,同時深化推進“智能制造+集成服務”的戰略升級。
其中,在高端箱式電力設備制造方面,特銳德主要產品包括:220kV及以下智能預制艙式模塊化變電站、移動式智能變電站、35kV智能箱式變電站、10kV智能歐式箱變、鐵路(客專)電力遠動箱變、智能環網柜、智能開閉站、智能微網箱變、智能一體化光伏箱變、智能一體化風電箱變等。
據特銳德主任工程師牟君介紹,特銳德首創多站合一的預制艙式智能變配+智慧能源站,以變配電剛需為出發點,融合建設光伏、儲能、汽車充放電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通信技術,以能量管理平臺為抓手,打造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智能變配電系統,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一代預制艙式智慧配電房實現園區能源自給自足和低碳轉型,助力配網側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落地。
據了解,特銳德預制艙式智能變配+智慧能源站可以將源、網、荷、儲、車協同互動,變配光儲充放多站合一,綜合投資下降30%;同時,目前電動汽車規?;l展,充電設施成剛需,智能變配+光儲充放多站合一,投資價值高,且隨著雙碳推進,峰谷差逐漸拉大,光伏系統造價逐漸降低,其收益更加理想。
此外,特銳德預制艙式智能變配+智慧能源站可以實現光儲充放多站合一,用能成本下降30%,以工作日為例可實現用電成本下降28%。不僅如此,特銳德預制艙式模塊化變電站還有著高效經濟、數據增值的能量管理平臺,可以實時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態、用能的精細化管理等。
資料顯示,特銳德預制艙式模塊化變電站在新能源領域已廣泛應用于動力電池市場。例如比亞迪鹽城15GWh動力電池工廠、比亞迪撫州15GWh動力電池項目、億緯鋰能荊門金泉新材料項目、湖北億緯鋰能動力電池七區工廠等項目均采用了特銳德110kV預制艙式模塊化變電站,相比于傳統土建變電站,建站周期可節省100-200天,整站投資節省3%-10%。
另據特銳德半年報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特銳德先后中標華能、華潤、華電、大唐、國電投、國能投等國企的新能源電站項目;與此同時,公司緊抓新基建契機,積極拓展數據中心、石油化工、軌道交通、電池等新行業及新領域,先后中標張家口懷來云儲數據中心、北京匯天網絡科技110kV變電站、中國移動四川南區樞紐中心110kV專用變電站、中石化塔河十二區110kV變電站等項目,隨著以上典型案例的成功實施及示范效應,公司快速打開新的業務市場。
海融網了解到,特銳德預制艙式模塊化變電站設備全部實現“標準化生產、工廠化加工、裝配式建設”,保證了高標準的產品質量和設計,同時依托于快速配送式建站模式,實現了由現場“建”變電站到“買”變電站的轉變,憑借“快、小、精、省、活”深受市場認可。
值得關注的是,特銳德新能源汽車充電網業務板塊主要由子公司特來電運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網的建設運營、充電網解決方案銷售、新能源微網銷售等業務。同時,公司目前已自主研發并搭建完成行業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充電云平臺,云平臺將不斷積累與新能源車、電池、充電、用戶、能源等相關數據,并進行儲存、分析與應用。
今年上半年,特銳德新能源汽車充電網業務實現營業總收入15.81億元,同比增長44.40%。另據特來電官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計運營公共充電終端29.47萬個,覆蓋350個城市,總充電量已超147億度。
海融網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海融網”的作品或圖片,版權均屬于海融網。海融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機構未經海融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海融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或合作單位,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用戶和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始出處或信源主張權利。特別提醒:本網刊發或轉載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